文/蘇郁芬
  其實很難想像,一堂課可以讓人找回許多被遺忘的快樂與純粹,雖然一開始真的是被名稱騙到,但是這堂課真的帶給我很多驚喜。還記得在高雄的美術課老師上課總有催眠的功力,即使撐到下課不睡,仍還是在鐘聲響起不支倒地,那時畫的山水畫總讓我痛苦不已,也在轉學的過程中,唯一不及格的就是美術,讓家人覺得意外。其實我是很喜歡美術的,在國小參加外面的比賽也能拿到名次,雖然並沒有參加過才藝班。不過奇怪的是,在學校上的美術課,很多都是媽媽幫忙做的,自己就是做不出來,或許是不喜歡自己做出來的東西還需要經過別人的評分吧!總覺得以前的美術課是在迎合老師的喜好,總覺得以前的美術課是很畸形的,老師也不會教妳什麼,把材料丟給學生,然後在那邊等學生交作品就好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有個老師要我們素描的時候不能用尺和橡皮擦,他希望我們能大膽的畫,但是在義務教育的體制下,早已失去了那份勇氣,面對反差如此大的教學,說真的腦子很錯亂,好像每換一個老師,就要換一種學習心態,總覺得自己好像是他們的實驗品,任人擺佈。
  當老師介紹秀拉的時候,讓我想起在國小暑假作業上,因為不喜歡彩色筆重疊的痕跡,有一次曾實驗性的把山用點來著色,卻意外獲得好評的喜悅,當老師在介紹每個畫家的時候,卻發現以前記不得名字與作品的畫家在這一刻鮮活了起來,連以前覺得不以為然的畢卡索,在這一刻也成為了自己的崇拜,原來只要找到對的方式,一切都會變得很不一樣。一直以為藝術家個性古怪,但上了老師的課,才發現還是有人在教學的領域默默耕耘著,或許是自己太過厭惡一板一眼的教學方式,讓我對欣賞畫作的能力有了更深的體悟,也意外發現原來上課方式也可以如此風趣不冷場,很幸運地能在最後一年修到這樣的一堂課。
  上了這堂課,真的想起很多被自己遺忘的快樂,雖然高中老師也有讓我們自己去美術館的活動,但除了迷路很久被導師取笑我們這一群生活白痴,還有那天是某個同學的生日,去高美館看了什麼真的記不得,畢旅去故宮也只是走馬看花,但在老師的推薦與同學去看羅丹的展覽時,心裡卻有著不一樣的感動,雖然裡面不准拍照很可惜,但自己也學會了如何欣賞雕塑家的手法,即使有些動作真的是超出現實,誇張到一種極致,但它依然有自己的美感,好像自己能看到下一刻它們從作品走出來,雖然好多作品都是複製品,重複但不同size的作品也不少,最想看到的地獄門只看到一張模糊不清的紙,不過我還是喜歡那個原作是大理石的「吻」,好像真人一般的細緻,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台灣看到真品,黑黑的複製品讓我有些小失望,但是在市役所的牆上掛了許多羅丹的墓地與家的一景,讓自己好像走入了羅丹的世界一樣,很明亮几淨的餐廳,像個小城堡的田園風光,連墓地也有沉思者的雕塑,對面還放個小涼椅,名人的墓地果然不一樣,看著牆上掛著一幅幅的手稿,一樓播放著無人收看的影片,不知羅丹看到了,是什麼樣的表情呢?有些人講著手機邊看作品,不知道是來打發時間還是如何,真的用心欣賞的有幾個呢?不管名氣多大,藝術家們都還是希望自己作品的秘密能被伯樂找出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merofs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