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郁芬
  在這學期介紹的畫家中,令我著迷的是畢卡索的性格,但在畫面的呈現上,我最喜歡的是馬諦斯與惠斯勒對於布料的處理,或許是因為自己有戀「布」情結吧!想到男人可以將畫面處理的很柔和,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我也很喜歡馬諦斯的剪紙創作,打破了自己對剪紙的刻板印象,原來不需太多矯飾,也能呈現舒服的視覺享受,說真的很多作品是看不懂的,但不知為什麼卻很順眼,很羨慕馬諦斯能出一本剪紙的作品集,自己也很希望有一天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繪本,不管評價如何,能留下曾經的心血,作品是好是壞,並非外人能了解的,不是嗎?
  很幸運的,可以跟老師借到介紹惠斯勒的影片,比較起在課堂上的名人,我卻很喜歡惠斯勒描繪泰晤士河的作品,那種如夢似幻的朦朧美,真的很能代表英國多霧的氣候,也讓我對河與船隻營造出的魅力所懾服,雖然他的作品在當時並不是深受英美的認可,但他卻非常接近現代的繪畫風格,與他的個性相較,他的作品顯得有種唯美夢幻,很難讓人聯想他曾考入西點軍校卻又因為放蕩不羈的性格而遭退學的處分。或許惠斯勒的一生太過戲劇性,才吸引著自己的目光吧!當他的模特兒也很辛苦,總要擺著不同的姿勢,這也考驗著模特兒的創意吧!但他將布料繪製滴栩栩如生真的是很厲害,要能畫出不同的材質,真的不是一般人能辦的到的,雖然馬諦斯著重的是布料的花紋,但兩者我都很喜歡,看到不同的畫家對同樣的主題有個人風格的呈現,真的是一種幸福的享受!
  令我覺得神奇的一點在於,很多畫家都喜歡以女性為題,但不知為什麼大家都能畫出自己的風格,真的有這麼多東西可以發掘嗎?為什麼反而男人為題的沒那麼多呢?雖然女性在畫作上的地位很重要,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並非如此,令人覺得諷刺,女性總是被視為次等的,男人總是在失去之後才發現其重要性,或許人就是如此無知吧!總是在物質的追求中蒙蔽了雙眼,獲得卻也失去,雖然畫作是可以流傳的,但價值觀卻日益地扭曲,不知往後的畫家們會如何反映現在的社會?
 Nocturne:Blue and Silver -Chelsea  1871
 Crepuscule in Flesh Colour and Green: Valparaiso1866 
Nocturne in Black and Gold,1875
 黑色與金色的夜曲:落下的火箭
 
     

 取自http://www.cab.u-szeged.hu/wm/paint/auth/whistler  取自http://www.tate.org.uk/collections/glossary/definition.jsp?entryId=157  取自http://www.artunframed.com/whistler_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merofs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