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覺為基礎的關係 永遠不是一項使人自我解脫的方法」
「關係是一面鏡子 自我以及一切的自我均可在其中得以窺見」
「我們心中存在著數個實體 每個實體都以自我為中心 自我便是由這些實體所組成─這些實體只是個種形式的慾望而已」
「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思想 而非別人所冀望於我們的思想」
「一旦我們的內心有所依賴 那麼我們便被傳統緊緊地控制住了 依法傳統方式思考的心靈 無法發現新的事物
由於附和順從 我們便成了凡庸的模仿者 成了這殘酷的社會機器中的齒輪」
「智者並不使用權威 而掌握權威的人決非智者」
「我們以種種的形式崇尚著權威:知識、成功、權利etc.」
「教條和信仰 只是我們內心的外在投射而已」
MY NOTE...
因為是人,受苦成了我們的命運,悲哀是我們所共有的…
‧理想主義→對現存事物的一種逃避
‧唯物論→否定“現在”的另一種逃避

生活,存在於關係之中…
u自我認識→智慧與人格完整的開端
1.智慧與智力
‧智慧起於自我的捨棄
‧智慧→對生活方式的了解能力,對正確價值的知覺力≠從事於表面上的適應,也不是心智的培養或知識的獲取
‧智慧→對每天人與人之間所發生的種種事故加以覺察和了解
‧智慧→情感和理智合一的能力,智慧與愛密不可分
‧智慧→包括知識和行動方式
‧智力可以借學說&解釋來滿足
‧智力→思想脫離情感而獨自發生作用
‧知識可以換取,可以聚集、背誦、儲存;智慧卻無法這麼做
‧知識是樹枝,智慧是一整棵樹
2.完整的人
‧培育完整一致的智慧
‧了解自己潛藏的&表面意識的整個過程
‧過分強調任何一部分→歪曲的生活觀→問題出現
‧觀念如同信仰→造成互相衝突的集團
u愛與正確的思考─內心的革命
‧如何具有“愛”?
‧正確的教育
‧內心的改變
‧善意
‧自我覺悟→內在改造→和平、幸福
跟我上星期六閱讀的僕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 人本該回歸簡單
若所謂的文化限制了大家的心靈
那文化還算是文化嗎...
什麼時候開始 我們連人與人之間基本的尊重 都成了一種奢求?
什麼時候開始 有那麼多人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夢想?
捫心自問...自己多久沒有抬頭看看天空 讓風兒 花兒 草兒 陪伴身旁
什麼時候開始 我們變得那麼不快樂
我們總是不停的向前走 卻忘了 即使一路領先 但 我們又得到了什麼
人一出生 就是與世界競爭嗎
有沒有一本書
能讓你放下書 停下來思考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merofs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